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小菜园”让废水变“肥水”
发布时间:2025/3/26 23:19:25
来源:中国环境网   点击:1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难点,大多存在污水收集不易、治污设施运维艰难、设施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在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夹河村,笔者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小菜园”试点已建成使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小菜园” 模式之所以值得关注,首先在于其造价低廉。传统的集约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小菜园” 工艺投资约为集中治理工艺投资的 40% 左右,大大降低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经济门槛,使更多农村有能力开展污水治理工作。这对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运维简单是 “小菜园” 模式的又一突出优势。在农村地区,专业的运维人员相对匮乏,传统污水处理设施因缺乏日常维护而问题频发。“小菜园” 模式单户处理系统仅占地 6 平方米左右,建成后无需人工管理和设备维护,采取水体自流方式,没有电能消耗。即便需要维修,分摊到每户村民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不到 10 元。这种低维护成本、低技术门槛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地区在污水治理设施运维方面的压力。
    “小菜园” 模式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让 “废水” 变 “肥水”。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无论是厕所粪污的 “黑水” 还是厨房、洗浴的 “灰水”,经过预处理、合并微生物净化处理、厌氧深度处理等流程后,稳定达标排放的尾水可用于周边的菜园、果园浇灌。这不仅减轻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还为农作物提供了天然的肥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符合农村生态、生产、生活 “三生融合” 的要求。
    “小菜园” 模式充分考虑了农村的实际情况,设施预留配水口,尾水就地可用于农户菜园浇灌、稻田灌溉等,让农民能够在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受益,提高了群众对污水治理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而且,村民在使用中仅需注意管道堵塞问题,这种“低成本、易管理”的设计,使得 “小菜地” 模式更容易在农村地区推广。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蒋绍辉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5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