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读懂丁薛祥来苏考察调研背后的深意
发布时间:2024/10/22 12:22:19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239

政经1号︱读懂丁薛祥来苏考察调研背后的深意

    10月14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河南和江苏调研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江苏,丁薛祥先后前往苏州工业园、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选择这些点位,背后有何深意?
    新江苏记者注意到,此次调研发生在四季度收官决胜的关键时刻,丁薛祥在此次调研中特别强调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经济大省,既是“顶梁柱”,也是“风向标”。纵观当前中国经济版图,各个经济大省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比较优势虽各有异,但仔细观察此次在江苏的调研点位,我们可以探析出中央对江苏“挑大梁”的期待着力点。
    关键词①:“开放的基因”
    “经济大省挑大梁”,是对外开放的引擎轰鸣。
    地区生产总值6332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这是江苏交出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令人瞩目。在这之中,苏州市以12059.36亿元的GDP总量稳居榜首,增长率达6.2%,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摘得江苏“经济第一城”、“全国最强地级市”等头衔的苏州,手握哪些发展密钥?放眼金鸡湖畔278平方公里土地,从高耸入云的“东方之门”到连接世界的“开放之门”,答案已呼之欲出。
    调研期间,丁薛祥前往苏州工业园了解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行情况,在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和中新生命科学园调研吸引外资、创新合作情况。
    这座园区的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


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1994年,一份合作协议的签署,让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自一面世,它便屡创奇迹:10年,再造一个新苏州;15年,实现“四个超千亿”;30年,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最初2000多万元达到现在的411亿元以上,增长1900多倍……弹指一挥间,从“姑苏城东、水田洼地”到“创新之城、非凡园区”,开放的园区赋予了苏州更多可能。
    将时间轴拉回现在。今年10月,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园区正式启用,位于桑田科学岛的中新生命科学园首期启动区配套展示中心(展厅)竣工并投入使用,两处外资持续加码,是开放基因的延续,亦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园区经验的又一次生动体现。以后者为例,作为深化中新合作的重点项目,中新生命科学园借鉴新加坡及其他国际专业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依托园区自身在生物医药产业和技术、人才、投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基础,充分释放“一号产业”的强劲动能,打造连接中国和全球的生命科学创新平台。
    随着一个个重点外资项目接连落地,一家家强链补链延链的企业加速涌现,一款款创新合作产品走向世界,这片对外开放的热土日益勃发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一组数据可作印证:今年1-8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9.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高技术利用外资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稳外资普遍面临巨大的压力下跑出“逆势上扬线”,保持高位增长。
    以外向型经济“安身立命”的苏州,是江苏张开双臂与世界热情相拥的印证。江海激荡,赋予这片土地天然的“开放基因”。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253.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15.5%,连续6年保持全国首位,超过80%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苏投资兴业。
    在这里,“一带一路”交汇点与世界“双向奔赴”,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浪潮不断涌动,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建设助力产品“破浪出海”,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让各类经营主体大有可为。开放潮头的江苏,正持续激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关键词②:“创新的产业”
    经济大省挑大梁”,是动能转换的拔节有声。
    细看全国经济半年报,经济大省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几乎都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内外兼修”的江苏,也不例外。
    在江阴调研时,丁薛祥来到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这家诞生于苏南小县城的老牌民企,是丁薛祥此次在江阴考察的唯一一家企业。它与“经济大省”关键词有何关联?回溯企业发展历程,“创新”的力量始终融汇其间。
    1972年,在国家开始用极为有限的资源开启晶体管技术探索的背景下,长电科技的前身——江阴晶体管厂正式成立;
    1984年,江阴晶体管厂的“331晶体管”为当时中国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作出贡献,自此开始“芯片成品制造”的探索;
    1989年,成功投产国内首条集成电路自动化生产线;
    2003年,长电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2015年,长电科技收购新加坡著名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星科金朋,一举杀入国际半导体封装测试厂商前五强;
……
    如今,长电科技已拥有“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拥有雄厚的工程研发实力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公司专利数位居全球同行业第二。


图片来源:江阴发布

    再着眼长电科技的诞生地——江阴。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0年代规模企业独领风骚,到本世纪初“江阴板块”闻名全国……江阴的产业“王牌”越打越出彩,“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名片闪亮夺目,让江阴始终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如果说产业是江阴发展的骨骼,创新便是推动筋强骨壮的养分。近年来,江阴大力发展“345”现代产业集群,即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特色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大未来产业。与此同时,江阴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对接机制,建成10个“科创飞地”,打通“飞入地”孵化与“飞出地”产业化联动发展通道。
    “科创江阴”一城之变,折射出江苏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发展决心。肩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江苏步履铿锵:全面加强“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成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推动“33条”政策落地见效……当“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逐步完善,一个发展规模更大、质效更强的江苏跃然眼前。
    关键词③:“协同的教育”
    “经济大省挑大梁”,是产业人才双链融合的持续深入。
    如果说产业是立身之本,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江阴,丁薛祥走进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调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


10月17日,丁薛祥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调研 图片来源:新华社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是这所学校一直以来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顺应产业融合升级趋势,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9大专业群,设立物联网应用、工业机器人等41个学科专业。与此同时,学校成立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制造产教联合体,通过与江苏中基、精力模具等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项目”, 将一批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输送进产研一线,为传统工业产业注入新活力。
    为更好响应“科创江阴”建设,近10年来,江阴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方面持续探索。先后实施人才强企“330”计划、暨阳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作为县级市,在全国首设科技节,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国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的基因,深融于江阴发展的脉络之中。
    进入更广阔的纬度。在江苏,职业教育改革不仅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需求,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江苏常州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出海”行动,推动7所高职院校在南非、印尼、越南等8个国家,布点“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中心”等5大类产学项目,开设10余个专业,面向师生以及合作国当地企业、中资企业员工的培训规模1000 人以上;在川藏、滇藏和中老国际铁路线上,和谐号、复兴号跨山越湖,而乘客们所乘坐的座椅正是由苏州的工业母机及其集成化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开发……有数据显示,江苏平均每年向社会输送约5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超830余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是责任,更是使命。透过这组关键词,我们有理由相信,知重负重、奋发有为的江苏将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柏丽娟 李梦迪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