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环境”和“生态”的语用解析
发布时间:2024/9/23 21:27: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郝立杰   点击:1576

    现代语境下,“环境”和“生态”这两个术语往往被赋予相近甚至相同的意涵。人们通常并不深究两者之间的区别,认为以“环境”和“生态”为前缀来定义名词并无实质区别。实际上,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两者在内涵上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并具有不同的价值旨归。
    何为“环境”
    “环境”一词源于拉丁语“ambiens”,意为“环绕的,周围的”。英文中的“environment”由动词“environ”延伸而来,其意涵为“周围的环境”(surroundings)或环绕的情况、物体和条件,也就是周围“物质的集合”。这种集合既包括未被人类所涉及的自在环境,也包括人工影响或建造的人工环境。可见,“环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情况或条件。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就具有不同的所指范围。比如,物理学中的“环境”意指运动的物体所存在的外部空间场所,生物学中的“环境”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外部条件,地理学中的“环境”是围绕人类生存所呈现的自然现象。因此,“环境”具有不同的外延范围和侧重内容。
    实际上,“环境”由“自然”这一概念分化并演变而来,“自然”是无中心的本性存在,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与自然具有内在一致性。环境是自然“祛魅”后形成的为人提供舞台和道具的世界图画,是由自在的自然物所组成的“物的集合”,世界成为被人所建构的图像,人成为绘事主体,环境便成为自然的现代表达。所以,环境反映了自然本性向事物集合的重心转移,这意味着“环境”概念具有独特的语用范围。一方面,“环境”概念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环境”具有先验的话语模式,现代人会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来开发客观环境,让它为人类提供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环境”概念反映出自然的“祛魅”和物化。自然已然不是那个“作为对所有人都共同存在的东西被预先给定的”(胡塞尔)直观的意义世界,即使有人主张“走向荒野”以体验自然原生的生存世界,也会被解读为对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割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一词是一个中心论的词汇,侧重于强调周围环境对人的生成,这很容易滑向人类中心主义,从而忽略了生态的整体性。此外,“环境”还是一个二元论的词汇,体现出对象性和实体性的思维方式,可能带来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容易忽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
    何为“生态”
    “生态”一词是由希腊文“oikos”演化而来,本意为“住所”或“生活所在地”,指生物或生物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生态问题的学科被称为生态学,这一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Haeckel)于1866年首先提出(德语为“觟kologie”,转译成英语为“oecology”,后来简化为“ecology”)。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海克尔把这一术语表述为“生物关系总和及周围的外部世界、有机和无机生存条件的知识”。从这个表述中可以看到,“生态”关注的是生物与生存环境的整体关联性和多元共生性,反映生物物种同生存环境和生物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生态”体现了无机和有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平衡,通常具有“系统”的含义。生态系统具有要素层次性、相对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等特征。从要素层次性来看,“系统”由“要素”构成,“生态”也由“要素”构成。生态要素包括生物种群及其生存环境,所有物种都是由多样性的各要素一层层构成。从相对开放性来看,每个要素层级并不是绝对封闭的,各个层级处于相互包含、嵌套、依存的关系之中。从动态平衡性来看,生态各要素也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无机和有机的相互作用关系之中,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共生。在某种意义上,生态体现为以生物为中心,包括生物种群的生存空间,以及对生物种群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全部事物的总和。
    如果说“环境”一词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对应关系,那么“生态”一词则蕴含自然的内在价值。生态是没有附加外力影响和干扰下形成的天然状态和完整结构,从宏观层面强调生物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和动态发展性,尽量避免某些因素突然增强而引发的失衡状态。
    概念澄清与价值把握
    “环境”和“生态”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用甚至误用,而“环境”和“生态”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些人会强调两者的相同点而持混用论观点,有些人则会强调两者的不同点而持差异论观点。混用论认为,“环境”和“生态”两个概念都指向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外界因素,特别是描述“环境保护”或“生态保护”概念时,两者所表述的都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人们把“生态”和“环境”连用,提出“生态环境”一词。差异论则认为,“环境”和“生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周围要素,是一个单一性范畴。这意味着环境具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由人周围的非人物质构成。而“生态”是生物及周围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是一个关系性范畴。人们往往采用系统论的视角,将生态视为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之所以会造成两者的混用或误用,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不同语言的理解和解释有差异。在英文中,“ecology”既可以表示生态,又可以理解为以生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甚至可以暗指生态系统,使用范围较广;而“environment”既表示人或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周边要素状况,又表示作为整体的自然要素集合。可以看出,在英文语境中,“ecology”和“environment”具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在翻译或转译过程中,有些人会把两者混淆翻译。二是使用范围不同。人们往往从生物学或环境科学的角度来区分两者的适用范围,在生物学的视域下,“生态”的所指范围就是以全部生物为中心,也就是整体生命的生活环境;在环境科学视域下,“环境”的所指范围以人类为中心,也就是与人类相关的生存环境。所以,使用范围不同,也会造成两者的误用。
    不过,无论是“环境”还是“生态”,都与“人”有关。作为“被给予的自然生命”和“自我创生的自为生命”的统一,人既属于环境,是环境的产物,又在劳动中使外在环境发生改变以满足自身需求。虽然“环境”和“生态”都与人有关,但两者所体现的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生态中的人是与其他生物物种地位平等的类别,人在生态中的行为只是为满足自身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而利用外界环境。环境中的人则处于主体地位,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具有比其他物种更大的主动权和能动性。
    “环境”和“生态”的外延在相互发展中不断融合、交叉和形塑。一方面,生态成为环境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意义上的生态既包括生物物种在其中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也包括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周围环境。因此,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扩大,环境上的生态呈现全球性特征。另一方面,环境成为生态意义上的环境。环境不仅是生物生存的周围要素集合,更应突出生物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决定生物生存和发展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生态意义上的环境把人类和其他生物等量齐观,并以人类的视角来看待生物和周围环境的动态相处模式。所以,生态意义上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生态系统又包括人工创造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我们要明确“生态”和“环境”的语义概念,把生态看作包括人类在内的全部生物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把环境看作需要加以保护和治理的生态空间,将生态置于环境之前,以突出环境的自然属性。
    (作者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