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快讯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报:中国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发布时间:2024/9/6 13:16:18
来源:中国环境网   点击:522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报显示,中国的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9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最新《空气质量与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其中显示,由于人为排放的减少和控制得当,中国的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和欧洲的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年度第4期公报,《公报》的主题是“投资清洁空气,立即行动”。《公报》着重关注了野火问题,研究了2023年全球及区域范围内颗粒物污染的浓度及其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指出环境空气污染会造成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公报》指出,由于人为排放的减少,2023年,中国和欧洲的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趋势自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首次发布《公报》以来就长期存在。
    这是我国长期大气污染治理显现出的积极效果之一。从以前重霾频发,到如今蓝天常在,中国空气污染防治成效有目共睹。
    近10年,我国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我国的煤源性污染基本得到了解决,对二氧化硫的治理有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聚焦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推进“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等五大路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APEC蓝”到“阅兵蓝”,再到国际舞台见证的“冬奥蓝”……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已成常态。这只是我国空气质量变化的一个缩影,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这十年空气质量都改善显著。
    同时,经过顽强努力,在全力支撑服务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同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顶住了疫后经济回升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大幅增长以及气象条件极为不利等多重压力,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2023年,我国完成散煤治理约200万户。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推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全覆盖,增加24万家企业。
    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16.7%。全国优良天数比率较2019年上升3.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公报》指出,以2003—2023年为参考期,北美受野火影响导致的PM2.5排放量异常高。
    同时,印度由于人类和工业活动导致的污染排放增加,PM2.5浓度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了解,在《公报》的评估工作中,世界气象组织使用了两个相互独立的机构产品来评估全球的颗粒物(PM)浓度,分别是欧盟委员会的“哥白尼”大气监测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全球建模与同化办公室(GMAO)气候模拟和气象观测数据,而两款产品均发现了上述评估结果。
    空气质量和气候息息相关,应采取行动协同应对
    《公报》还探讨了空气质量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敦促采取行动控制危害。
    一些常常与温室气体共同排放的化学物质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只要其中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也会随之改变。
    反过来,下滑的空气质量又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空气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沉降落至地球表面,氮、硫和臭氧的沉降可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如清洁水、生物多样性和碳储存)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不能分开处理。它们息息相关,必须协同应对。”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蔻·巴雷特表示:“在理解、依据这种关系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行动,将对地球环境、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双赢效果。
    蔻·巴雷特表示:“这份《公报》主要涉及2023年情况,但2024年的前8个月呈现出延续的趋势——依然出现了持续高温及持久的干旱,加剧了野火出现和空气污染的风险。气候变化意味着我们将越来越频繁地面临这种挑战,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是找到解决方案的关键。”


图为2023年PM2.5异常值(μg/m3)(参考期:2003-2022年。基于CAMS再分析数据生成)图源WMO

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GMAO GEOS-IT再分析数据生成。图源WMO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