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绿色创意赛
中国健儿巴黎摘四十金,金牌数并列第一
发布时间:2024/8/12 22:17:20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3112

    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取得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乒乓球女队强势斩获巴黎奥运会金牌,中国代表团夏季奥运会参赛史上第300枚金牌也就此诞生。
    1984年,许海峰洛杉矶奥运百步穿杨,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张怡宁雅典奥运乒乓球女单折桂,为中国体育锁定夏奥第100金;2012年,陈若琳征服伦敦奥运十米跳台,第200金随之落袋;2024年,中国乒乓球女队不负众望,以奥运女团五连冠强势摘得第300金。
    40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员用激情和汗水登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这300枚金牌,记载了几代中国体育人拼搏的故事,也映射了中国体育40年的发展历程。
    在1984年奥运会射击男子自选手枪慢射项目开始之前,夏奥会在88年历史中产生了2500多枚金牌,无一属于中国人。那年,许海峰为中国完成突破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在颁奖时对他说:“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40年后,作为乒乓球女团成员拿到第300金的孙颖莎感慨:“非常荣耀,感觉到的是祖国的强大。”
300金的背后,是竞技赛场上不断追求卓越的中国。
    许海峰那枚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金牌,如今珍藏在国家博物馆,也珍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1984年,15金;1988年,5金;1992年,16金;1996年,16金;2000年,28金;2004年,32金;2008年,48金;2012年,39金;2016年,26金;2021年,38金;2024年……
    在这300金的历程中,有多少壮怀激烈的瞬间,又有多少艰辛坎坷的长路。
    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队接连实现了在网球、游泳、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拳击、自行车等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在这40年间,奥运舞台上的中国体育从偶露峥嵘到全面开花,已成为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00金的背后,是日益强大、日益自信从容的中国。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27岁的许海峰曾在日记中写道:“这时我的心才算踏实了,我终于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2024年,同样是27岁,同样是射击运动员,刘宇坤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谈及感受,他说:“恰巧在我状态好的时候,恰巧举办了奥运会……不管是什么样的比赛,我要做的事情都是一致的。”
不止刘宇坤,如今,在奥运赛场,中国年轻一代的自信潇洒极易被察觉。
    郑钦文赢得中国首枚网球女单金牌后说:“请勇敢地去做梦,因为只有去做梦才能够产生一个目标去实现。”
邓雅文夺得中国首个小轮车冠军后说:“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真正感觉到了,因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我才有底气,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中国!’”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一种更为坚实的底气展现在了新一代运动员身上,这让他们更自信、更开朗,也更乐观、更轻盈。
    300金的背后,是坚定迈向体育强国的中国。
    奥运会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不再仅仅是电视中遥不可及的影像,而是可触摸、能参与的全民事件。300枚金牌如一面面旗帜,召唤着人们走上运动场,以体育的名义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2014年,中国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人的健身热情空前高涨。在全社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正“三翼齐飞”,体育梦汇入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中国成为体育强国,正逐渐从理想变为现实。
    300金的背后,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断互促发展的中国。
    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花样游泳队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的陆上动作,从武术咏春、埃菲尔铁塔、再到用腿摆成甲骨文的“山”字。通过这样的编排,花游姑娘把东西方文化充分结合,展现出了艺术之美。
在中国体育人的努力下,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交相辉映,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40年间,奥运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也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14年间,中国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者”变为“引领者”,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屡次赞扬的“奥运新标杆”。
    300金的背后,是不懈的坚持,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崭新的起点。奥林匹克荣光闪耀,中国体育正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据新华社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