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打碎体温计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7/7/16 9:37:33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699

《水俣公约》生效在即,不少人对汞污染却知之甚少
打碎体温计怎么办
耿凯丽  朱峻仪

  失手打碎玻璃外壳的水银体温计,该怎么处理?不少人都说不出准确答案。距离《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还有一个月,但对一些人来说,汞污染还是个遥远的概念。
  2013年1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这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就具体限排范围作出了详细规定,以减少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迄今为止已有128个签约国和55个批约国。去年8月,我国成为公约的第三十个批约国。
  汞污染威胁人体健康,人类排放是最大来源
  汞俗称水银,本身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造成损害。汞和含汞化合物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环境的汞污染。
  研究表明,以气体形式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汞,可经呼吸道和皮肤等暴露途径侵入人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低剂量、长期暴露引发的多系统慢性损害。其中以对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为主,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也有着较强的毒性影响。
  排放到水和土壤中的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苯机汞和二甲基汞等,造成水体汞污染和土壤汞污染。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在生物体内沉积,最终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内,威胁人体健康。水俣病就是典型的通过食物摄入造成的汞中毒病症。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介绍,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含汞岩石的风化、森林火灾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会释放汞,但很大一部分汞的排放量来自于人类活动。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都可能是环境中汞的污染源。据200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全球汞状况评估》显示,全球每年各种人为污染源向大气的排汞量为1900—2200吨,其中每年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和焚烧垃圾向大气中排放的汞就高达1500吨。
  另外,人们生活中也会产生汞排放,造成汞污染。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田贺忠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用品与汞有关,比如汞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和一些电子产品等,都含有汞。资料显示,0.5毫克的汞,就能污染180吨地下水及周围土壤,而一支水银温度计中汞含量就达1000毫克。这些含汞物品废弃后,如果不能妥善回收处理,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汞污染。
  国家对汞减排已有部署,但监管需更科学
  汞污染具有持久性、难降解性、生物扩大性等特征,危害大、持续时间长,因此,控制污染,源头减排尤为重要。
  1996年起,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汞排放规定了相应限值。《水俣公约》缔结后,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锡、锑、汞采选及冶炼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将汞列为重点管控的重金属之一。
  田贺忠介绍,除了排放标准,我国还制定了不少相关行业的污染防治政策,这对汞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我国承诺到2020年,全面控制国内含汞废物,推动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举措表明,中国为限汞及履约做出了重要努力。
  尽管已有行动,但汞减排与公约要求尚有差距。“我国对汞排放的监管仍然存在不清楚、不系统的问题。”宋国君说,例如,汞排放限值是依据汞浓度限值而非国际上领先的绩效限值,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同时现有的各种标准规范都缺乏确切的考核周期。宋国君认为,这些问题还需更好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减排要提速,百姓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防范污染风险。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已将含汞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等列为有害垃圾,强制分类投放。专家提示,如果不小心损坏了电脑显示器、荧光灯、热水瓶、体温计、电池等含汞制品,处理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倾倒。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15日 10 版)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