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绿色生活
镶牙的那些事,您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7/7/11 21:46:01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358

受访专家:吴国锋 南京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复杂牙列及颌面缺损修复研究,在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取得显著成果。曾赴美国UCLA大学牙科学院学习并获口腔颌面修复专科医师证书;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承担省级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现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委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美容牙科学组委员等学术职务。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周五全天。

      镶牙对缺牙患者而言是件大事,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并做好准备,临床上经常有患者白跑医院或者镶牙失败的,希望大家能够对于镶牙有个正确认识。 
      牙齿缺了需要及时镶吗 
      好多人认为牙缺了一两颗不碍事,不需要去镶牙,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并且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危害。吴国锋说,每个人嘴里上下各有一排牙齿,它们就如同我们人排队一样,每颗牙齿都是一颗挨一颗有序排列、相互支撑。因此,如果某颗牙齿缺失了,那么这颗牙的前后邻牙就会因为缺少支撑而向缺牙区域倾斜移位,对颌牙齿也会同时向缺牙区域过度伸长,整排牙齿也会因队伍中间“断档”而排列不正常。 
      如果这种不良状况长期存在,那么轻者会出现牙缝致使食物嵌塞,重者则因过大侧向有害力量而导致邻牙松动脱落。如果患者嘴里缺牙数目较多,若不及时镶牙危害就更大。
      吴国锋说,正常成年人嘴里一般有28-32颗牙齿,而人的咀嚼肌肌力一般不会随牙齿缺失而发生较大变化,如果缺牙数目过多,那就意味着剩余的牙齿要承担原有几乎同样的咬合力量,长此以往每颗牙齿就处于“过劳”状态,导致牙齿容易损伤、牙床受力萎缩等严重不良后果。
      拔了牙马上就能镶牙吗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拔牙后等待2-3个月后再镶牙,但很多患者都恨不得马上装上新牙,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具体原因可以打个刨树桩的比方,大家都知道树桩扒掉了会在地上遗留一个树坑,需要很久才会自然变平。”吴国锋解释说,拔牙也是如此,拔除后会在患者牙床颌骨上遗留一个坑状缺损,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逐渐长平,直到创口完全愈合。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也正是为什么拔牙后不能马上镶牙的原因所在。如果过早镶牙,牙床会因为伤口继续愈合而发生形态变化,导致假牙佩戴不适甚至影响伤口愈合。
      不过临床上为了满足患者暂时美观和吃饭的需要,有时也会为患者制作过渡性的假牙,这种假牙一般只是短期使用,到拔牙创口愈合后应该尽快重新镶牙替换掉。
      补牙和镶牙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容易将“补牙”和“镶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
      补牙一般对象是单个牙齿的问题,可以是牙齿上破损有洞,也可能是牙神经发炎导致冷热或自发性疼痛,甚至是某个牙根发炎导致咬东西疼,其最终修复方法是用可塑性的牙科材料(例如银汞、树脂等)即刻将牙齿缺损修复好。
      而镶牙范围则广泛得多,既包括单个牙齿的缺损,也包括嘴里从缺一颗牙到剩一颗牙的各种情况,还包括全口牙齿缺失的情况,都可以用镶牙方法进行修复。与补牙不同的是,镶牙一般需要给患者制取口腔印模(即老百姓说的“咬牙模”),然后交由专门的义齿加工中心制作假牙,患者通常需要多次就诊才能完成治疗。
      镶牙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镶牙之前医生会建议患者做适当的准备工作,为顺利镶牙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通常医生会建议患者在镶牙前先洗牙。
      很多患者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牙齿上面有许多牙垢或色素附着,这些地方特别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若不处理会导致佩戴假牙后牙床发炎肿胀。
      吴国锋说,举个例子,平常家里添置新家具了,都会先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镶假牙也就相当于给我们的口腔“搬”进了一件大家什,也应该先给口腔来个“大扫除”。因此,医生一般都建议患者在正式开始镶牙之前去把牙齿洗干净。
      此外,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医生也建议患者提前进行相应专科检查并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否则有可能会增加固定假牙、种植假牙等治疗失败的风险。
      衷心祝愿大家都有一口“好牙”!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