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节日
世界镇痛日 | 不仅是止痛,更是治病!
发布时间:2024/10/22 13:10:54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1030

    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从2004年提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至今,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已经设立了疼痛科,但即便如此,还有不少被疼痛困扰的人选择忍耐,或是辗转多个门诊后才找到疼痛科。南京明基医院疼痛科主任林建呼吁大家重视疼痛管理,早诊早治、关口前移,避免因疼痛引起焦虑、抑郁等情况,从而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等级为10 这种头痛发作起来让人想撞墙
    四年前,市民赵先生在一次熬夜之后开始出现头疼的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当回事,可后来的几天疼痛感越来越强,从左侧眼眶周围开始,疼到眼睛红肿、流泪,有时还有恶心呕吐的感觉。“真的是疼到想撞墙,而且是墙角!”赵先生坦言,这个过程用“头痛欲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但因为每次发作两三个星期后就没事了,去医院看神经内科都是以偏头痛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连续几年都这样不了了之了。
    直至今年,赵先生在多方打听后,找到了林建主任,通过询问病史和相关辅助检查,排除了颅脑的结构性器质性病变,最后诊断为丛集性头痛,这种头痛在发作时疼痛程度为10级,剧烈疼痛是它区别于其他头痛的明显特征之一,且一般的镇痛类药物并不能缓解症状。
    林建介绍,丛集性头痛多为一侧眼眶周围及前额突发的剧烈疼痛,一天内可发作数次,连续发作数天至数月,且每年都会以原有形式复发,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也基本相同。“病因尚不明确,又总是看不好,可能有不少人觉得这样的头痛没法治,但在疼痛科,通过神经阻滞、脑深部电刺激术等可以及时终止丛集性头痛的发作,避免了对工作、生活,甚至心理上造成影响。”
    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 尽早到疼痛科就诊
    在多数人的意识里,都是牙疼去口腔科、腰疼去骨科、头疼去神经内科,到底什么样的疼痛需要到疼痛科来就诊?林建介绍,疼痛科的就诊范围是慢性疼痛,即疼痛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也建议到疼痛科来治疗。此外,有些一定会发展成慢性疼痛的疾病,如高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三叉神经痛等;一些非疼痛性病种,如顽固性呃逆(打嗝)、面肌痉挛、面瘫、雷诺氏症等,都在疼痛科的诊疗范围。
    70多岁的张奶奶对疼痛科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个月前,她脸上莫名持续疼痛,后来逐渐嘴角歪斜、说话困难、吞咽剧痛,更不能出门受风吹。家人一度以为是脑梗所致,多处治疗不见好转。辗转至疼痛科才终于找到了病根,原来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症治疗一个星期后症状就明显好转。
    林建解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病毒造成的神经损伤结果,患者因为只有神经痛而无皮肤损害,所以很容易被误诊。这种疼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史可长达数年,而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在疼痛科,对于很多顽固性神经痛,大多都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神经射频调控技术,通过一定的温度,有针对性地毁损部分感觉神经,或是用脉冲震荡神经使之放松,相当于给神经按个摩。还有一些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各种方法都起不到效果的时候,脊髓电刺激法可以用神经酥麻代替痛觉,阻断疼痛传向大脑。“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但慢性疼痛其实是病,疼痛科不仅是止痛,更是治病的。”林建呼吁大家重视疼痛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避免急性疼痛发展为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引发心理障碍或其他慢性疾病。
    关注疼痛性别差异 重视疼痛管理
    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病人数量超过3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对疼痛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疼痛的认识也片面。结合今年世界镇痛日的主题——疼痛的性别差异方面,林建指出,这在疼痛科的临床实践中,事实上也提出了全新的课题。首先,男性和女性会分别有各自特有的疼痛,如女性的生理痛、分娩痛,男性的前列腺炎等。男女对同类疼痛的感知上也有生理差异。此外,同样的治疗方式,不同性别的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对医生来说,在诊断和治疗疼痛时,认识到疼痛的性别因素会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林建说。
    “总体来说,虽然目前已经关注到这方面的区别,但在专业研究领域还存在空白,临床诊疗中对性别维度的考虑也并没有普及开来,”林建表示,关注性别差异也是对精细医疗的发展要求,疼痛的性别差异不仅体现在疼痛的发生率、类型和程度上,还影响着疼痛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