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江苏物种日历·小雪︱云暗初成霰点微
发布时间:2022/11/22 22:47: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2876

编者按: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省的物种数已经更新到6903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江苏物种日历”专栏,一日一物种,带你感受“美丽江苏”的美丽生物,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唐·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小雪为农历十月之节,处十月中,公历为11月22——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时节,飞雪方始,雨遇寒结而为霰,霰成微粒而为霏,而后飞扬弥漫为小雪。


小雪纷初至,簌簌洒半山

进入小雪后,气温逐渐下降,西北风成为我国广大地区的常客,当雨邂逅高空的寒风就成了雪。《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绥,安也,飞雪将至之时,天地之间呈现出静安之态。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云:“小雪气寒而将雪也,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需注意的是,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气温与降水量;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一直是历代迁客骚人吟咏的对象,几千年来留下的咏雪诗词数不胜数。北宋晏殊在词中写道:“向晓雪花呈瑞,飞遍玉城瑶砌”,描绘了一幅清朗靓丽的雪景;黄庭坚的《春近四绝句》中:“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则藉雪思春归之人;诗人释善珍对小雪的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有诗《小雪》云,“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簌簌洒窗扉”,小雪飘飘洒洒、不紧不慢,簌簌而下尽数落于窗前,既怕狗的叫声惊了这份宁静,又怕北风乍起坏了这份雅致……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时节气温低、降雨少,北风呼啸,风寒气燥。这个时节的农事活动要抓好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小麦冬灌和灌后松土。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小雪节气后,北方地区开始贮藏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清明三候为“虹始见”,而到了小雪,“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古人认为阴阳交而有虹,小雪之时,阳气尽绝,阴气极盛,雨水、湿气已凝为阴雪,没有“阴阳之交”,虹也消散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

三候“闭塞而成冬”。阴阳相隔,万物沉寂,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人们在播种完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进屋中开始过冬。

在此凋敝时节,仍有花不畏严寒,迎着傲寒绽放。《时令如花》一书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花事:“小雪一候时,菟茗气吐;二候时,风兰一茎;三候时,吉祥无数。”茶花清芬,剪下插瓶,给冷清的室内增添一抹生意。风兰一茎九花,花早开者为寒风兰,晚开者为春风兰。吉祥草花根如石菖蒲,叶如苔,花小瓣厚,外紫内白,一茎十余萼,人们常说:“此草开花,家有吉祥。”

腌腊肉、晒干鱼、吃糍粑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在“小雪”至“立春”前,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经过7~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篾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江浙一带会在小雪时节腌寒菜。清代厉惕斋在其《真州竹枝词引》有描述此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蔬菜腌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蔬菜加工方法,由于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容易保存、产品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为其他加工品所不能代替,所以蔬菜腌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小雪过,冷风起,又逢连日晴,正是腌晒青鱼干的好天气。小雪时节,我国南部地区的渔民们会晒鱼干、储存乾粮。有如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在南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我国南方地区流行的美食。正所谓“年糕,年糕,年丰寿高”。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徐春晖
编辑: 强慧娟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