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图片新闻
爱与绿色同行
发布时间:2022/8/26 18:35:21
来源:江苏环境   点击:9650

爱与绿色同行
——东南大学“爱行万里 绿色启航”实践团队丽江徐州绿色支教行

    2022年7月,由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医学院、交通学院、计软智网安学院等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的东南大学“爱行万里,绿色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经过充分调研,在云南丽江和江苏徐州等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融合的方式,对当地中小学生进行了环保知识普及与实践活动。
    他们线上与少数民族孩子积极沟通、传播知识,为边远地区的同学们送去温暖与祝福,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教育扶贫与生态扶贫。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有效组织了当地中小学生。以线下参观并录制视频的方式,将所见所闻融入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东西联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同学,团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使支教更具针对性,扩大了实践的影响力。

堆肥净水初显身手,爱绿小队首次启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让更多的校内同学关注环保,我们的首次活动着眼于“校园环保”,利用九龙湖校区桃园食堂的厨余垃圾开展堆肥和水体净化活动。

堆肥初体验

    厨余垃圾未必百无一用。通过查阅有关厨余垃圾处理的资料,比较分析后选择了便捷高效的波卡西堆肥法,试验性地处理了2桶厨余垃圾,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戴翎芸、陈蕊倩等同学在垃圾堆肥

净水初体验
    水是生命之源。经过精心挑选,我们实践团选择了富氢智能活水机,经过简易过滤的自来水经过活水机,便可成为能直接饮用且健康甘醇的净化水。


肖诗宇同学讲述净水器用途

    垃圾堆肥和净水活动力图“以小见大”,通过校园“小”环保,助力生态文明“大”进步——不局限于东南校园的一隅,而是为了更广地向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学校传播。
    有了这次实践经验,我们将堆肥和净水材料寄到了远在千里的云南,向当地的小朋友们传授操作经验和技巧,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安上村中小学生收到的净水器(左)和堆肥桶(右)

安上村中小学生进行垃圾堆肥

亲探环境教育基地,科普知识融入实践

    炎炎夏火,挡不住“爱行万里,绿色起航”社会实践队伍成员的火热的心。2022年7月4日,我们团队先后前往光大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和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了解学习了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核辐射的相关知识。
    参观光大环境科普教育基地时,垃圾处理厂优美整洁的环境、复杂有序的垃圾处理过程令我们惊讶而感慨。


卞艺杰、程思宇等同学参观光大环境科普教育基地

    在核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了解了核辐射造成的危害原因与防护工作,学习到生动有趣的科普方法,我们还走进实验室,参观了辐射监测的精密仪器。


陈一祺、霍英杰等同学参观核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

    7月5日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的参观中,我们对环境监督和污水处理有了全面的认识。无论是贴近生活的生活污水处理,还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监测,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无处不在。


肖诗宇、巢玥等同学参观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戴翎芸等同学参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

    这些参观考察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而且保证了我们制作教学视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参观中对环境的所见所学,也将经由我们,传授给云南山区和苏北地区的孩子们。

云南苏北切实教学,线上线下共同传播

云南绿色行

    7月18日起,我们依托“丽江市能环科普青少年绿色家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活动,在云南这个偏远却美丽的地方见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开营仪式

线上互动

    复杂多变的疫情现状无法阻挡环保实践的脚步。经协调,我们与当地的志愿者携手,走进“云”课堂和孩子们互动,除了语数英以外,还联系我们此前的实地探查,讲授了水资源、水污染、大气环境、低碳生活、生物资源等一系列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在此部分的教学中,考虑到孩子们年龄段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团队不断通过同学或志愿者老师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的速度和内容,力主寓教于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科普更加简单易懂。


线下志愿者协助组织学生听课

实践团成员线上授课

线下参观
    将实践活动融入课程,是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团队委托当地志愿者围绕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玉龙雪山、拉市海湿地等环境基地。在物种多样、生态复杂的云南,美丽的大自然本身也许比课堂更能让孩子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当地中小学生参观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博物馆

苏北绿色行
带着云南之行的经验,我们还在睢宁县凌城中学宣讲,扩大影响,授课内容包括了环保知识、专业介绍、学法交流等。考虑到地区差异以及高中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不同之处,授课团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结合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面向新高一、新高二的同学讲解了大气污染及防治、碳排放等环保相关课程,并针对同学们的提问释疑解惑,课内外相结合,拓展了学科视野,取得了良好反响。对高考在即的新高三同学们,我们也送去了美好的祝福贺卡,鼓励他们把握好人生方向,继续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讨论与反馈


美好寄语

    两周的教学任务即将结束,回望已走过的时光,就像点点星火,闪烁于云南的绵延山脉之上,照亮在苏北的广袤田野之间。两周的实践活动,也给实践团的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强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本次活动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促进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技观、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用实际行动助力了碳达峰碳中和。
    程思宇同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课堂上扑面而来的活力。疫情下作为讲师的我面临着网课的略显随意和交流隔阂,但是透过屏幕和摄像头,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云南的这间教室,或与孩子们互动,或是课前冲着摄像头摆手,或是回答问题,我总是感动于这份对于知识的热忱。知识从来不是冰冷的,而是具有力量。
    李思雨同学:人生第一次支教,我真的倍感荣幸参与其中。在全面小康已经完成的前提下,我难以想象支教地的教育依然落后、网络资源不健全的残酷现实。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我更加体会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与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渠宇菲同学:当第一次面对一群服饰各异、笑容满面的小朋友的时候,我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我将分享我之所学,助他们成长;紧张的是我身为“新手教师”,不知能否堪此重任。
    准备支教课件的时候我反复琢磨。然而想讲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感时间之有限。后来我逐渐明白,我想要给他们一种陪伴,一种对自己和家乡的自信,还有一种新的看世界的视角。知识永无止境,相比起给予知识的果实,我更想留下一些种子。
    而在苏北凌城中学的学生们就像昨日的“我们”。面对未来的专业和学习他们有着无限的好奇和憧憬,面对当下的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积极提升。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给予知识与经验之外,我们共同收获了温暖与陪伴,携手共进。
    “美丽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最真实的写照,既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微小的信念终将汇聚成闪烁于这片大地上的璀璨星河。即使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终将画上句号,我们宣传的环保理念,依旧会像一颗种子一般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直至成长为支撑一方水土生态文明发展的擎天之柱。
(撰稿:戴翎芸)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