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 增强人民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0/11/18 21:18:23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130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不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路径

  恩格斯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了人类史和自然史的辩证统一性,将人与自然看作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认为人类盲目对待自然必然会招致自然的报复,打破了西方近代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自然观。重温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恩格斯认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具有一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表明,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入手,以进化论为依据,揭示出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地说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生命之母,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具有共生关系,命运休戚与共。唯物史观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人类通过实践使自然界为自身服务,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生态。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生态环境灾害,很多时候是自然界对人类盲目破坏行为的报复。当人类合理利用、科学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重视保护,而且要着眼于发展。具体地讲,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说过:“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这一论述表明,人和自然都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这为我们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生产中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今人类社会同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年代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尤其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思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揭示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意蕴,夯实了推进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实践路径。
  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自然辩证法》这部经典著作中,恩格斯从人类文明繁衍兴盛的高度,深入分析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居民为得到耕地而毁灭森林,最终导致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的惨痛教训和深层原因。恩格斯所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丰富哲学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历史和现实均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发展和保护的辩证统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坚决不做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