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重返自然
发布时间:2020/6/11 22:14:3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1159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蕾切尔·卡尔逊
  寻找失去的自然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的童年,可以在池塘边听“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可以挽起裤脚,尽情享受“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可以“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开始远离山川、河流和旷野、远离大自然,逐渐“进化”成了穴居在钢筋混凝土格子中的“动物”。而我们的孩子,只能通过彩色照片认识知了的模样,借助电视机领略森林的壮阔和松涛的声音,更别说去闻、去触摸、去亲近大自然了。他们成了“失去自然的孩子”!
  2015年,我国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平均每10个孩子中至少有1个患有自然缺失症;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高中生高达81.0%;2019年全国已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正是当下孩子们真实状况的写照。由于学校课业压力的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家长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等原因,许多家长常常会选择用电子产品替代家人的陪伴,用人造的生活空间替代与自然环境的亲近。而孩子们则非常容易被电脑、智能手机、网络游戏、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吸引,他们处在高科技的包围之中,更喜欢室内玩乐,已经逐渐远离大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仅不会辨识五谷,更会逐步失去对自然的好奇心,成为“失去自然的孩子”。而此时 “自然缺失症”便会悄无声息地找上门来。
  大自然是需要去闻、去听、去触摸的,需要透过“把世界像棒棒糖一样密密实实包裹起来的透明纸”去看到真实的世界。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超过2小时可以明显降低近视发病率,同时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也可以大大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当儿童奔逐嬉戏于原野的时候,当儿童痴迷于花鸟虫鱼、山川湖泊的时候,其感觉能力、观察能力、探究欲望、审美情趣、亲近自然的情怀都会获得较好的发展。而把自然归还给孩子理想方式,就是自然教育。
  在自然中获得乐趣
  自然教育一定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行,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选址在自然、取材于自然。在自然中的教育,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经历。通过在自然中的学习,学生会获得大量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培养其理解、调查、交流等方面的技能。
  事实上,真正的自然教育,并不需要专门建造一些自然教育设施。例如,我们到欧、美、日等一些自然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考察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自然教育几乎都是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选取一片林地、一条小溪、一座公园、一处湿地,都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自然教育。老师带领学生,在自然中选取场地进行教学,遇到需要教学材料的课程,也尽可能取材自然,比如庇护所的搭建,就可以选取枯树枝和阔叶树叶来完成。这里不仅没有我们常见的娱乐类设施,就连基础配套的专门餐厅都很少见。
  我国开展自然教育最大的条件优势便是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在山地间跋涉、在湖泊中徜徉、在森林里探索、在沙漠中穿越,让他们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所置身的每一处自然场景,都是进行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
  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直接在自然界中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少年儿童亲近大自然、喜欢动植物、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的积极情感,从而激发对自然界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帮助儿童解决一系列心理和人际交往问题。
  在自然中感悟生命
  自然教育当然不只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了解、体验和感受,其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围绕大自然,开展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学习,发掘孩子的潜能,是一个“观察、探究、成就”的过程。
  自然教育的内容一定要基于自然,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间寻找灵感,还可以结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选择不同深度的知识,带领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去“记录”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引领高年级的孩子运用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能力、感受与体验能力及思考判断力去“挖掘”自然、探究自然、感悟自然。
  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选择可以利用的自然教育资源,结合其独特性,再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加入课程设计者的教育理念,融入足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寻”之并“创”之,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一堂堂精彩的关于自然、基于在地资源的原发性、创意性过程的自然教育课程。
  关于自然的教育,绝非“看一看、走一走”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浏览,或者是停留于表面的讲解和介绍,要注重活动过程的体验性、参与性及趣味性,拒绝以“听”或“看”为主的耳朵课程和眼睛课程,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发现、亲自动手、主动探索,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得到最直观的成果,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孩子对自然环境负责任的行为,让孩子学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关注自然,积极参与到有关自然的决策和行动中,做有责任的公民。
  丢失了自然的孩子从小由于没有自然的陪伴,割断了与自然的联系。他们可以在试卷上计算荒漠化面积的增加、湿地减少的速度,海平面、大气温度上升的快慢,却无法真实认识到这些自然、气候变化的威力有多大。
  正如英国畅销书作家、环境记者乔治·蒙比尔特在其报道中所言:“那些为了自然奋起斗争的人中,大部分人在童年时期都曾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没有接触过自然,不了解大自然的运转,没有儿时的经历就不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没有过接触就不会将毕生投入到保护自然的事业当中。”
  通过自然教育,我们带领孩子走进自然、触摸自然、与自然交流、与万物对话,融入其中并成为自然的一分子。通过自然教育,点燃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主动找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发孩子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关注与思考。
  为了自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类,孩子是人类的未来,把自然还给孩子,让孩子与自然重逢,在自然中学习万物,与万物共同成长。重新建立起孩子与大自然的联结,不仅加固了人类与自然的桥梁,更是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迈了一大步!(本文第一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