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冯友兰:人生有四重境界
发布时间:2019/12/13 19:51:25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978


冯友兰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一生经历了三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也正因为此,后人称他为“世纪哲人”。
    冯先生热爱思考。1938年,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搬迁,汽车经过边境城门时,司机嘱咐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以免碰撞,结果唯有冯友兰一人撞伤左胳膊导致骨折。后来,金岳霖开玩笑对冯友兰之女宗璞说:“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有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据宗璞回忆:“他晚年耳目失其聪明,自称‘呆若木鸡’。”而每每有人问起冯友兰的长寿秘诀,他也只说:“不……着……急。”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被誉为“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他对哲学的思考与研究,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15年9月,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开始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1919年,考取官费留学生。考虑到弟弟冯景兰已于前一年考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他便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并于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
    1931年和1934年,他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这是中国人自己写就的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德克·布德历经二十年的努力,将其全部翻译成英文。在《冯友兰与西方》一文中,布德称此书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1946年至1947年间,冯友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布德整理英文讲稿,汇编成书,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缩写为《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进行出版,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途径。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见解,比如最广为人知的“人生四重境界”说——
    由最低的说起,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在这四种人生的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种境界可以说是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的心灵所创造的。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可以称为“哲学境界”,因为唯有经验哲学给人宇宙情怀,人方始可能达到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因为境界的高低,所以不同的境界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也有不同的地位。从表面上看,世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所享受到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境界高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大,境界低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小,因为一个人所能实际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所能够感觉和了解的世界。
    2017年,在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邱勇校长将《中国哲学简史》作为礼物赠送给全体毕业生,他寄语毕业生“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
    作为一本为西方读者撰写的中国哲学书,在7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哲学简史》的内容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本中国文化精选读本,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这本半个世纪前的作品,如今读来却如同新著一般让人熟悉?正如译后记中译者赵复三先生的评价:“这本书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 译 林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