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快讯
推行垃圾分类系列②|以系统思维精细做好“分类后”文章
发布时间:2019/8/15 20:45:28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573

  中国江苏网讯 在一些地方的大力推行下,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城市生活“新风尚”。以上海为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月半有余,从各方信息来看,无论是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普及,还是城管部门执法检查的力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取得很大成效。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管理繁琐庞杂,考验城市和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比如,垃圾类别过多过细,就会令人无所适从,段子手们创作的“佩奇法则”,个中就反映出市民面临垃圾不知道怎么分才对的无奈;比如,定时定点“一刀切”投放垃圾,市民疲于应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也对社区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比如,严厉的处罚措施固然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但类似“绿色交换”的正向引导同样不可缺少。要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就应要求明确、简单易行,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管理成本和实施成本也要尽量低廉。
  作为一项浩大的工程,垃圾分类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周期环节,任何流程出现问题,都会消解实际效果,甚至带来“n-1=0”的后果。前端分类再认真再细致,如果缺乏与其相适应的中断清运、末端消化配套系统,就会形成隐形梗阻。畅通垃圾分类脉络,保证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废物处置等的无缝衔接,需要政府、社会与公众形成强大的环保合力,提高综合处置能力,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引导公众支持和践行垃圾分类,不仅在于让大家在各种分类图前学习,更要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原理和后续利用价值。垃圾分类,除了“拾荒”,还应“造富”,充分挖掘回收垃圾蕴含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比如创制新产品、堆肥发电等,而这方面的产业链发展目前并不成熟。应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通管理关节和阻碍,接驳产业链上下游,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实现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
  堆满城市角落、无序杂乱的垃圾,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和加持下,可能会发生质变,无怪乎有人说,“互联网+垃圾分类”将是新的行业“风口”。可以设想,一个能够提示垃圾类别的商品外包装、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智能垃圾桶,将会带给人们多少便利;或者,在一个可视化的全流程数据展示、路径追踪、在线识别平台上,能够清晰可见每个垃圾的“前世今生”,那么,当前存在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一、信息不全、时间滞后的问题,全部都可以迎刃而解,生产调度和后续处置工作也能够得到有效指导。
  垃圾分类事关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问题,小事不小,大有作为。从“垃圾围城”到“无废城市”将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关键在于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精细管理、精益求精,从细节入手、从需求着眼,正视问题、补足短板,让城市角落和背街小巷都变得更有序、整洁、干净,让城市美丽风景与居民美好生活相得益彰。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