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江苏: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发布时间:2019/7/29 16:20:39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3549

【新华调查】小手拉大手,引导公众“分类投放”——“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系列报道之一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参与是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民生时所言:“从每家每户开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这个习惯。”
  江苏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开展分类的小区有约1.2万个。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崭新的分类垃圾桶已随处可见。但是,公众分类投放的习惯养成了吗?
  分类垃圾桶里仍是“大杂烩”
  17日下午,记者途经苏州市浒莲路,看到路上隔一段就放着一个“三分”的垃圾桶,3个投掷口颜色不同,分别用于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但细看一下就能发现,虽然垃圾桶已经“三分”了,但桶里的东西还是“大杂烩”。
  在苏州火车站候车室内,座椅旁边放的是“二分”的垃圾桶,桶身上标注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字样很醒目——这并非是我省垃圾分类投放的标准用语,但对大众来说比较一目了然。10分钟的功夫,记者就看见好几个候车乘客扔垃圾,纸巾、矿泉水瓶、食物包装盒……都是随手投进去,并未停一秒,看一眼垃圾桶上的标识。
  苏州是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从全省范围看,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启动早,措施细,走在我省各市前列。尽管如此,从苏州市区公众场所安放的分类垃圾桶来看,不少人对垃圾仍是随手扔进桶,“停一秒、看一眼、分类投”的好习惯还没有养成。
  “垃圾分类要宣传在先,形成氛围,让大家知道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把方法、步骤教给大家,让公众逐渐养成分类的习惯,但这确实得慢慢来。现在,垃圾分类的意识大家已经有了,但要把意识变成行为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省住建厅城管局副局长夏明说。
  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成突破口
  习惯来自同一行为的多次重复,需日积月累而成。要培养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先行探索的地区提供了一条有益的经验: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
  酷暑时节,记者来到南京六合区龙池翠洲幼儿园,只见大门口“六合区垃圾分类小天使幼儿园”的奖牌分外醒目。在这里,垃圾分类的知识已融入孩子们的课程、日常游戏和各种主题活动。
  正值暑假期间,记者走进龙池翠洲幼儿园,没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但看到了他们平常参观垃圾分拣站、湖边捡垃圾等活动的照片。在楼梯旁的墙壁上,从一楼到三楼,贴满了孩子们与父母一起绘制的垃圾分类小报,创意满满。在三楼活动室里,用塑料、纸盒等做成的各种玩具,琳琅满目。其中一套垃圾分类飞行棋特别有趣,张莉君老师说:“那是老师们自创的,用下棋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把不同垃圾准确地放进不同的桶里。”
  这里的孩子们会唱垃圾分类儿歌“红危危、蓝宝宝、绿厨厨、灰其其”——放有害垃圾的红桶就叫“红危危”,放厨余垃圾的绿桶就叫“绿厨厨”,依此类推。这样拟人化的表述十分方便记忆,省城管局的负责人对此连连赞许。
  小三班夏天禹的妈妈吴伟告诉记者,几天前,她给儿子的玩具换电池,随手把旧电池扔进家里的垃圾桶。儿子叫起来,说:“不对!老师教过的,旧电池要扔到放有害垃圾的红桶里。”这让吴伟又惊又喜,赶紧把旧电池捡回来重新投放。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去年11月,我们在全省率先实现区级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区1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行动起来,而且还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中,动了真格。”六合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旭东介绍说。
  在六合,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上写着垃圾分类知识,教室、办公室里摆放着分类垃圾桶,暑假作业里有垃圾分类的题目,全区1683个班级的家长群里,第一时间转发着微信公众号“六合垃圾分类”的文章。“垃圾分类单靠某个部门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借助教育的力量,以学校为突破口,从小培养,以点带面,让垃圾分类成为六合新时尚。”六合区城管局局长马晓飞说。
  歌谣绘本种下好习惯的种子
  “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堆积在一起,会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想一想,你在家庭生活中产生过哪些垃圾?你见过这些垃圾桶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这是南京市南湾营小学编写的《自然之声》环保教材中的一段。这所小学自创环保课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类似的读物记者在采访中还见到不少,如南京六合区编制的《垃圾分类知识绘本》、苏州编制的《小宝奇遇记——一本关于垃圾分类的绘本》等,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画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宣讲垃圾分类的道理。
  71岁的南京市民张铨,在做好自家垃圾分类的同时,还热心创作了《垃圾分类好处多》等3首歌曲。“妈妈的好宝贝,从小要学会,生活垃圾不乱扔,集中投放呀分好类,地球是我们的家,人人都要珍爱它……”爱唱歌的张阿姨说,希望通过歌曲的传播,让更多人知道垃圾分类并参与进来。
  从7月初开始,苏州华衍环境举办“环保不止一夏”公益夏令营,每周五组织孩子们走进企业,看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或是观察一滴水的旅行。“报名的太多了,所以最近我们将活动频次增加到每周两期,周三和周五各一期。”7月22日,苏州华衍环境的行政人事总监姜莉告诉记者。
  编教材、做绘本、写儿歌、办夏令营……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把垃圾分类的观念像种子一样植入参与者的心田,让他们形成习惯。陈旭东说,有一次他在学校看到一个小学生把地上的废纸捡了起来,快要投进垃圾桶时,他左看右看,想了一下才把废纸放进蓝色垃圾桶里。陈旭东感叹说,这“一停”“一想”,就是习惯的力量。
  记者 刘玉琴 白雪 宋金萍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