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绿色生活
正当季的小龙虾,重金属含量超标吗?
发布时间:2019/6/21 22:42:04
来源:钱江晚报    点击:975

  每到夏天,小龙虾都会成为餐桌上的当红主角,麻辣、蒜蓉、十三香……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消费者。不过,关于小龙虾的各种谣言也层出不穷,其中小龙虾重金属问题倍受关注。
  作为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之一,昨天上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在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科普实验,用数据来说话。
  实验人员事先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3批次小龙虾,分别用蒸馏水清洗小龙虾外壳后,对虾尾肉(小龙虾的主要可食部位)和虾头(理论上最容易接触重金属的部位)进行取样,根据国家标准对铅、镉、无机砷、甲基汞、铬等指标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本次检测的3批次小龙虾中虾肉(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比如,铅的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为0.5mg/kg,3批次小龙虾样本的虾尾肉中铅含量分别为0.0360mg/kg、0.0885mg/kg、0.0428mg/kg,3批次小龙虾样本的虾头中铅含量分别为0.0612mg/kg、0.0772mg/kg、0.0649mg/kg。因此,小龙虾重金属含量极高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不过,负责本次检测的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教授沈立荣表示,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虾头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虾肉,如想减少重金属摄入风险,尽量少吃虾头。沈立荣教授提醒消费者,选购小龙虾时,一定要选择活虾,再看虾腮和虾腹,如果虾腮呈深色或黑灰色,虾腹存有很多黑泥,证明虾可能生活在杂质比较多的水中,尽量不要买这样的小龙虾。清洗小龙虾,先将鳃、细爪剪掉,然后将虾体背上的黑色肠线抽掉,用小刷子将虾壳刷洗干净。有研究表明,小龙虾虾线和虾头集聚了虾体内的废物和污染物,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剔除虾头虾线更安全。小龙虾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不要生食或半生食小龙虾,在烹调时应将小龙虾充分烧熟、煮透。蒸煮温度要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当然,并不是说做到这些就可以无节制地吃小龙虾了。沈教授说,不要过量食用小龙虾,因为小龙虾中蛋白质含量高,而异性蛋白有可能会加重过敏,所以不适合过敏体质的人。小龙虾中嘌呤含量高,有可能会诱发痛风的发作,与啤酒一起食用,发生的概率会更高。
  新闻+
  小龙虾生存能力强
  是因为排毒机制强
  小龙虾也称红色沼泽螯虾或克氏原螯虾,属于甲壳纲螯虾科水生动物,最早生长于北美墨西哥湾,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是如假包换的淡水虾类,而非网上谣传的虫。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生活的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小龙虾能够适应各种污染环境,得益于它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所以它的体内污染物含量并不一定超标。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重金属大多集中在我们不爱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对于吃虾肉的我们来说,它让人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吃小龙虾
  浙江人全国排第二
  最近,美团发布《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国人在平台吃掉了约4.5万吨小龙虾,如果将这些小龙虾首尾相连,总长度可以绕赤道将近3圈。
  小龙虾已经风靡好些年,但仍有不少人正加入吃小龙虾的行列。从平台交易金额来看,2018年是2017年的4.3倍,6月旺季未到,今年前5个月的交易额已达到去年的77%。
  从小龙虾门店数量变化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商家们抓住了小龙虾的商机。2017年小龙虾门店数量比2016年增加近10万家;2018年门店数量又比2017年增加14万余家;而今年前五个月,平台收录的小龙虾门店数量比2018年继续增加近5万家。
  从区域来看,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爱吃小龙虾。《报告》显示,2018年小龙虾交易量前5省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上海,全部为南方省份;小龙虾交易量前5的城市则依次为: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成都。
  在“最喜欢的小龙虾口味”问题上,全国的吃货们则比较一致:麻辣小龙虾,其次是香辣、十三香、蒜蓉和油焖。多年来,人们喜欢的小龙虾口味几乎没有变化。
  吃小龙虾和什么最配?《报告》还显示,面、可乐、毛豆、王老吉和啤酒是人们在吃小龙虾同时最爱点的搭配品。 (记者 马焱)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