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南通垃圾分类又分运 权责很明
发布时间:2017/9/7 20:47:51
来源:中国环境网   点击:455

分类又分运 权责很明晰
南通“3+5+X”分类标准配合“5+1+X”工作推进机制有效激励各方积极性


  放置在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箱体。 李婷摄

  居民正在用垃圾分类兑换的积分换取家庭日用品。 李婷摄

  ◆李婷 李苑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绿城玉兰公寓是最早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23个小区之一,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以社区为主导,物业、运营商多方协调,1050户居民中已有826户录入了垃圾分类信息。
  一个个二维码准确传递出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可回收物每天从这里清运,积分准确无误地以短信形式告知住户,公寓大厅以自动售货机的形式展陈了不同积分可以兑换的商品。
  这是整个南通市垃圾分类试点的一个缩影。
  2015年底,南通市率先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初步明确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2016年底23个小区开展试点,覆盖居民2.5万户,人口约7万人;2017年327个小区开展试点,覆盖居民约22.1万户,人口约63万人。
  分类标准明确易行 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从生活垃圾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南通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3+5+X”分类标准。
  所谓“3”就是将日常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三类分别进行收运处置。“5”就是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电子垃圾和废旧织物5类特殊垃圾实行专项分流处置。“X”就是根据今后垃圾处置终端建设情况,成熟一项,分流一项,逐步推行干湿分离,如对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农村有机易腐垃圾等实行分类收运处置或就地生态化处理。
  “以前有居民会抱怨,就算她们把垃圾分类了,但最后垃圾清运车还是混在一起拖走处理。现在不存在这种情况了,最常见的废纸和瓶罐分类下来可以兑换积分换取家庭日用品,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电子垃圾和废旧织物5类特殊垃圾南通有专门的处置终端。”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环保志愿者陈思璐说。
  从2016年起,陈思璐所在的环保NGO就一直指导小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她认为要做好垃圾分类,软件和硬件都必不可少。
  软件主要是宣传发动和指导监督,宣传不等于知晓、知晓不等于行为、行为不等于习惯,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另外,如果仅仅是少数高素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效果还是会功亏一篑,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将无法运转。
  硬件就是指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到位,目前南通市区共有4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都有规范的集散中转调配场所和分拣设施,不同类型的垃圾总转运能力达到2700吨/日。目前,5类特殊垃圾也有专门的处置终端或分流体系,饭店宾馆行业餐厨废弃物分流处置终端也呼之欲出,待时机成熟后就将全面推出。
  多方协商共同推进 政企结合分享收益
  在推进机制上,南通探索了居民小区“5+1+X”工作推进机制。
  所谓“5”是指:一是有以街道、社区为主导的社区、业主、物业、第三方服务单位多方协商机制,二是有以专职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为主体、以小区志愿者队伍为支撑的宣传发动机制;三是有固定投放设施收集与定时定点收集相结合的分类收运机制;四是有积分换实物与积分抽奖相结合的引导激励机制;五是有以居民知晓率、参加率、准确投放率为标准的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考核机制。“1”是指建立集宣传、培训、积分换实物为一体的工作站。“X”是指鼓励各区、各部门探索创新推动分类的工作措施,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南通在分类投放方面,多种方式并行,既要有分类投放设施定点投放,也要有定时现场回收,特别是大件垃圾或电子垃圾等可采用网上预约回收方式。
  在运营上,南通采用政企结合方式,谁分类、谁收运、谁就可以享受垃圾发电收益。
  江苏天楹环保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南通市海安县,在南通境内有3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天楹公司副总经理李力介绍:“目前公司仅在制作垃圾分类箱体方面就投入600多万元(不包括垃圾分类运输渠道的投入),平时公司还有员工配合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环保志愿者开展宣传发动、积分兑换等工作,但这个投入是值得的,因为前端的分类做好了,后期工作量就减轻许多。”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