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为雷锋精神赋予绿色内涵
发布时间:2016/12/3 0:12: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299

为雷锋精神赋予绿色内涵
——记“中华宝钢环境奖”获得者曹荣安

 

◆本报记者王琳琳

来北京领奖前,曹荣安让倪铁坚设计了好几个方案:飞机、高铁很快就排除了,只剩下坐卧铺从金华往返北京,或者是从金华做高铁到杭州,再从杭州坐卧铺到北京。前者花费少,但时间长,要20多个小时。曹荣安选择了后者。

“要知道,他这次可是要到人民大会堂去领奖的呀。没想到,还是那么节省。” 谈及订票时曹老的“严苛”要求,这位金华绿色之友的负责人笑着摇了摇头。

但是,这位生活节俭、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的老人,却在过去几十年间,凭一己之力做成了一件不凡之事: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以个人名义建设的雷锋文化馆——金华雷锋文化馆。

老人建雷锋文化馆的目的很简单:宣传雷锋精神,倡导环境保护。那份跟环保结缘时的震动,曹荣安至今难以忘记。1982年,他在《集邮》杂志上看到一篇名为《将来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的文章。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为环保做点事,做演讲、办展览,忙得不亦乐乎。

“凡是我看到的东西,都可以循环利用;凡是我认为值得的事,我都会尽力去做。这是我践行的环保信条。”曹荣安说。用旧挂历做的相框,用空糖盒盛放徽章,用废弃的亚克力板做的环保展示牌,用坏掉的脸盆贴出一个红太阳……雷锋文化馆内,到处都是他的“环保之作”。只要有人来参观,曹荣安就讲给人听。

更多时间里,曹荣安是积极走出去,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将搜集来的环保图片整合到一起,一有空闲就骑着小三轮,载着宣传展板进社区、去广场“现身说法”。

“现身说法”时的曹荣安,特别有精神,眼里闪着光,拳头举得老高,说话声就像鸟儿高歌。“我们人有三个妈妈,一个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妈妈,一个是祖国妈妈,还有一个就是地球妈妈。我们要建立信仰爱祖国,举手之劳讲环保。”每次演讲,曹荣安都精心设计很多口号,感染力很强。

有人嘲笑曹荣安“傻”,好好的退休生活不过,折腾宣传环保,还花钱“倒贴”。自从动了用雷锋精神宣传环保的心思,曹荣安留意与雷锋相关的一切邮品资料和纪念品,花费早已达到数十万元。

曹荣安却不这么想,“钱,够用就行。” 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个,日子过得很苦。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相比,曹荣安觉得现在的日子已经像在天堂一样了。环保是他认定的事业,把钱花在这上,没有心疼一说,而是开心、快乐。

倪铁坚纳闷,难道学习雷锋精神就不怕痛了吗?前段时间,他帮老人去医院办理胸椎骨折的入院手续,没想到,医院竟然拒收。吃惊之余,倪铁坚细问原委才知道,原来,骨折后曹荣安第一时间去了医院,医生也开出了住院治疗的单子。但适逢文化馆创建6周年,大事小事忙前忙后的曹荣安,竟然从医院里跑了出来。隔了那么久,病情早已加剧,医院担心这个“不听话”的病人再不配合,才发生了拒收这回事。

“雷锋能把一件小事坚持做好,却不求任何回报,他的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我们对于环保也应该持有这样一种心态。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应该持之以恒地去做,这是义务,是责任,是不图回报的。”曹荣安说。

如今,年近八旬的曹荣安,高高瘦瘦,精神矍铄,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专注于环保,都忘了生病了。为了跟人沟通,很多老年人很难掌握的微信、微博,曹荣安全都学会了。他还会用电脑收发邮件,用QQ跟全国各地热心环保的人士交流。

不过,体力有限,上了年纪的曹荣安,越来越有一种独木难支的感觉。他想找一个接班人,能替他把雷锋文化馆一直开下去,把环保精神一路传下去。

然而,像老人一样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人越来越少了。2013年,曹荣安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成立基金会招募“有偿奉献”接班人。他出资3万元,大女儿曹宪红和二女儿曹宪慧各出资1万元,还有之前社会各界、政府机关捐助的1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雷锋文化馆基金会,招募“有偿奉献”接班人。

“既然‘无偿奉献’的人出不来,那就招募‘有偿奉献’的人试试看。”曹荣安说。

2016年11月15号,这位用实际行动宣扬雷锋精神,践行环境保护的老人,第二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曲格平手里接过了“中华宝钢环境奖”这座沉甸甸的奖杯。

授奖词对这位老人做出了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把环保公益做到部队、学校、社区,甚至幼儿园。他用雷锋精神勉励自己,更激励他身边的志愿者坚持从小事做起,像雷锋那样不断做好事。他用退休后18年的努力,为雷锋精神赋予了新的“绿色的内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